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海资讯

南海花饽饽:传承技艺精雕细琢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 14:17 信息来源:威海晚报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食物是最能勾起人们回忆的。在每个南海人的记忆中,结婚、生子、祝寿、祭祀等特别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蒸一锅花饽饽,表达不同的寓意。

花饽饽是胶东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食物,以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上梁大吉等,各家各户都会蒸饽饽,以示之后的日子能蒸蒸日上,取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如今南海新区的花饽饽在传统的制作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各种颜色的蔬菜汁代替食用色素,对花饽饽进行着色,不仅色彩艳丽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实用性及观赏价值。


刚出锅的花饽饽


“北方顾客多因为传统习俗订购,南方的顾客则是奔着可爱造型和营养富有这两点来的。”具有7年花饽饽制作经验的王小燕说。

王小燕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南海人,从2012年开始制作花饽饽。

“制作花饽饽,需要用高精面粉、鸡蛋、奶、糖、小磨花生油等原料,工序繁琐,调面、塑形、蒸制,有着一套严格的工艺。”王小燕说,花饽饽的好坏,除了人为的创造力外,还在于面的品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发面的引子。

在制作发面引子上,王小燕有自己的一套“秘诀”。发面之前,她会先熬上一锅米粥,然后放在阴凉处,封存3天以后成为米曲。制作好的米曲加入到石磨碾的大米面中,揉成团,放在阴凉处晾干,最终成为引子。因为这种引子的制作工艺太复杂,制作时间长,所以不能量产,但它却是南海花饽饽的非常独特的部分,“这样发出的面,吃了不烧心,口感绵软,而且有股特殊的面香味儿。”

面团发好后加入干面反复揉,面揉得好,蒸出的饽饽才会自然裂口,才会“笑”,才筋道、好吃。

将揉好的面团做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聚宝盆”“龙凤呈祥”“玉如意”等,这就需要超高的制作技艺。揉、捏、搓、剪……每一步都细致入微,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王小燕举例道,比如凤凰就需要先做身体、再做翅膀、还要压出长长的尾巴,每一个部位都要调出不同的色调,每个部位都要务求生动形象。“这道工序是展现技巧和审美的关键,就像画家下笔做画一样,素材都有了,就看最后的下笔是否有神了,要把枝叶、花朵、鸟儿、凤凰搭配得巧妙灵活而且富有寓意。”王小燕说,全部粘贴完成后,整个花饽饽便灵巧起来,富有生机,传递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情绪。

将做好的花饽饽放进大锅中蒸上十几分钟后,掀开锅盖,水汽溢出来,麦香立马弥漫了整个厨房,咬上一口,香甜耐嚼,麦香流连在唇齿间。从一个普通的面团到一个精致的花饽饽,大约得需要3个小时的精雕细琢。舍得真材实料,舍得下力气,舍得给出足够的时间,这样出来的花饽饽就会勾起人们的无限回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