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海资讯

晒海为盐 非遗传承-跟着老盐工探访南海新区晒盐工艺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3日 09:37 信息来源:山东省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天下百味盐为首,盐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还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必需品。然而,谈到盐的制作工艺,很少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

在南海新区,人们习惯称为高岛盐场的威海市高岛制盐有限公司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一直延续着古法晒盐,是威海市制盐技艺非遗传承保护单位。时下,正是原盐结晶的时节,连成片的盐田在日光下犹如一块调色盘,五彩斑斓。

    “这种五彩斑斓的景象是古法晒盐过程中大自然赐予的一道特殊‘风景’。”高岛盐场的生产副总经理于培森是一位有着30多年制盐经验的“老盐工”,对于晒盐这件事,每一步他都了然于胸。于培森解释说,古法晒盐也就是日晒法制盐,是一种主要依靠日照和风力自然蒸发、结晶的制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盐田由于蒸发不同造成浓度不一,才形成一块块丰富的色彩。

于培森介绍,日晒法共有纳潮、制卤、结晶和收盐集坨四大工序。在制盐过程中,首先要在海水涨潮时通过扬水站提水设备将海水抽入到蒸发池中,通过蒸发、过滤把海水浓缩成饱和卤水,再把饱和卤灌入结晶池继续日晒。

日晒制盐的生产流程虽然简单,但是每道工序都很讲究技巧,讲究科学依据。“一段时间后,结晶池里的盐已经析出来了,我们就需要将老卤撤出来再注入新的卤水保证池内盐快速生长的需要。只有钠镁比值达到要求的卤水,才能长出优质的原盐。”于培森说,特定的地理纬度和季风性气候特点,给原盐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只有经过280天日晒后自然天成的海盐才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鲜咸不齁。

要完成从海水到海盐的蜕变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对一个企业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在于培森看来,这看似低效的劳作,却是每一位“晒盐人”的初心。这种延续不断的古法工艺被评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制盐方式,不仅摒弃了任何的工业添加,而且保留了传统的鲜咸味道,生产的每一颗盐都是凝结着盐工们的汗水与智慧的原生态的优质好盐,给人们每一天、每一顿、每一口饭菜都添了一份健康与安心。”于培森说,南海新区不仅海水水质好,原料无污染,北纬37度的地理位置为我们开滩晒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在,高岛海盐生产基地每年可产出5万吨优质日晒海盐。

古法晒盐晒出来的盐只是原盐,要想变成入口的食盐,还需要把原盐送进加工车间进行精细加工,经过粉碎、洗涤、烘干、筛分、色选、包装、质检等十几道工序,可根据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生产出各种规格、用途的日晒海盐系列产品。

将大自然的馈赠通过天然的方法日晒结晶,这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序虽简单,却体现了盐工们的匠心创造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传统的制盐理念。数十年匠心传承古法技艺,“高岛”商标被授予山东省著名商标,“高岛”食用盐为“山东名牌产品”,高岛盐场也成为首届“威海老字号”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