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动态要闻

【公共服务办】擦亮全链条优质教育南海品牌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2日 15:19 信息来源: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绿树繁花的掩映中,一幢幢教学楼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不时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色彩明朗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你追我赶、嬉笑玩耍……秋日的南海新区,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各个校园随处可见。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是民之所望。南海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打造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稳步迈向“学有优教”,让教育成为南海新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强基础:基础教育“零成本”享受

在南海新区,提起这几年身边学校的变化,家长们总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这么多学校,条件都好得不得了!”

对于南海人来说,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这几年,南海新区通过“外引内培”,高标准建设各类公办学校,引进天立学校、青苗双语学校、蓝湾香海幼儿园等民办学校,让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落户,树立了“学有优教”新品牌,满足了居民对优质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就读于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翟玉清听完“开学第一课”后,对新学期生出了满满的期待:“刚来学校就觉得设备新、环境好,我会在这里好好学习,争取有个好成绩!”

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是南海新区高标准建设的信息化小学,也是南海新区全链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人数达到780余人,学校内部设施齐全,图书区、国学区、舞蹈室、音乐教室、国球馆一应俱全,甚至国学区的书法教室每一个书桌还使用了“互联网+”技术,让人大开眼界。

在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南海新区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毫不含糊。据介绍,2020年建成投用的南海实验中学和第二实验小学总投资就将近5亿元。

而在这样高标准建设的学校里读书却是“零成本”——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一分学费也不用花。在南海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下,自2016年起便实施15年“普惠制”免费教育。这项优惠政策没有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可以享受,树立了普惠性教育政策的标杆。

去年,随着民办教育的注入,全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政策也与时俱进、日益成熟,增加了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提升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15年“普惠性”教育贴补政策。除此之外,南海爱心基金会还为少儿赠送国学经典、为中小学生免费定制校服、开展爱护孩子眼睛活动等,支教助学累计支出3950多万元,占基金会公益支出的70.46%。

优越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前来南海新区求学。据了解,今年,全区中小学中新生增长率达到8%,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净增人数在300人左右,学生总数达到3300多人,其中80%以上为“新南海人”。

重质量:特色教育伴学生快乐成长

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南海新区表彰了126名教师,在全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去年以来,南海新区教育系统累计增加教师69名,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成效显著,5名教师荣获市级最美教师及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还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推动教师队伍质量全面提升,通过引进名师名校长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引领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内生动力。

教育,不仅仅只是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为给学生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教育,南海新区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区域特色,办有品质、有内涵、有活力的特色教育。在南海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武术教育、第二实验小学的国球教育、实验中学的海洋文化教育以及天立学校的国学教育等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创出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孕育出了独具南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南海实验中学“海洋贝雕”“海洋沙画”课程中,学生自己到海边捡拾贝壳、筛选沙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海洋民俗作品。“海洋教育”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博大、包容、开放、自信”的海洋精神。南海实验中学的海洋文化建设成果在省级平台得到宣传推广。“今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探究类的课程,培养孩子的科学创新精神。”南海新区实验中学教导处主任王伟云说。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南海新区还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乒乓球教育、仿生知识等独具南海特色的资源引入课后托管。南海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便创新实施了“1+X+Y”的课后托管模式。据学校副校长刘晓清介绍,“1”是指让孩子们在学校把基础作业给消化掉,“作业留在校,书包不回家”;“X”则是开发科学、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等各种社团活动;“Y”是依靠区内科教优势,面向社会挖掘教育资源。“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在课后时间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高校环境与高科技的魅力。同时,学校还邀请高水平人才专家,定期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刘晓清说,南海新区如此重视教育,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更应该扎根课堂、潜心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一大批教育“礼包”正让高质量教育惠及每个孩子,特色教育俨然已成为南海新区的闪亮名片。

利长远:高等教育赋能城市未来

在南海新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齐头并进。今年秋季学期新生入学季,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迎来首批研究生入学。这也开启了南海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团队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到来将给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带来更多的活力,学校北京主校区将有更多的科研团队落户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以研究院为科研及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这对整个威海市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南海新区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威海国际学院院长刘颖表示,首批研究生的到来是威海校区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人才、项目将会产生进一步的集聚效应,从而给地方人文环境、经济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可能。

在推动实现创新发展中,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支撑和先进科技驱动,高校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是南海新区打造城市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南海新区将高校科研院所的引进发展作为城市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源泉,落户了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山东煤炭职业学院以及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研究院、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高等科研院校,引进了一批由院士领衔,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人才团队,为南海新区在科研资源聚集、产业技能人才支撑等方面注入活力。

“我们研究院目前有教授、副教授等170多人,在任露泉院士带领下在南海新区进行科研工作,有35名博士生正在这里攻读,搞科研、落项目,南海新区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刚说。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落地生根的同时,南海新区的职业教育已然繁花盛开。今年新学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5200多名2022级新生来此求学,为学校注入了青春新活力。

“今年我们提高了招生门槛,但新生人数依旧要比往年多出600余人,这也反映出学校和南海新区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实训就业中心主管焦方俊介绍,学校落户南海新区以来,与区内企业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科技研发等方式进行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已经累计组织7800余人次在企业实习,1100余名毕业生留威就业,63名毕业生在威创业,为南海新区企业员工培训400余人次。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链条教育配套正在串起区域发展“引智线”,全区2.3万名在校生为城市带来发展动力。擘画蓝图,展望未来,南海新区依然矢志不渝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如南海新区工委、管委相关负责人所说:“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基础,区工委、管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全力实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需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